高盛的2025年研究指出,目前全球約有25%的日常任務已能由AI自動完成,而到2030年,預估將有3億個工作機會被AI取代。對當前的中學生與大學生來說,這並不只是科技進步的數據,而是一場實實在在的職涯競爭壓力——人類第一次要與AI「搶工作」。
AI並不會一夕之間全面取代所有職位,但它已開始大幅削弱那些重複性高、創造性低的中階白領與技術工作。在金融與科技產業,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減少中階工程師的人力,轉而由AI加上一小群高階專才完成任務。初階數據分析、基礎文案撰寫、行政作業與簡單合約處理,正在被AI快速取代中。
真正的問題不是「你會不會被淘汰」,而是你的技能,是否還與時俱進?
教育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。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再是考試成績優異的「資料記憶者」,而是擁有科技理解力、跨領域思考與策略能力的創新人才。AI素養將如同閱讀與數學一般,成為每個人必備的基本能力。從中學到高等教育,課程應涵蓋AI原理、資料應用、演算法思維與科技倫理,幫助年輕世代培養「懂得如何與AI共處」的能力,而非單純使用者。
對在職者而言,則需要的是跳脫舊有工作框架的再進化。這正是MBA等進階學習工具重新受到重視的原因。不過,傳統MBA已無法完全滿足新時代的需求。像是 GIMBA(Global Integrated MBA)這類整合型課程,已將「科技整合力、全球視野與實戰能力」納入核心培養目標。例如,學生不僅學習AI與數據工具,更參與跨國團隊專案,訓練在不確定中做出決策的能力。
未來屬於那些懂得策略思維、靈活應變、與科技共舞的人才。與其擔心被AI取代,不如主動升級,學習如何引導AI、運用科技創造價值。因為這個時代,不淘汰人,只淘汰「不再學習的人」。